Nuacht

在构造活跃的山区,大规模地震常常引发广泛的滑坡。滑坡将土壤和岩石搬运到河流系统中,抬高河床并增加洪水风险。同时,河流清除滑坡沉积物的过程对山地演变具有重要影响,且通过岩石侵蚀、风化和有机碳搬运,进而对全球碳循环产生影响。然而,地震引发的滑坡物质对河流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,由于粗颗粒物质的搬运速率很难准确测定,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难题。
月球“晚年”仍存在火山活动的奥秘揭开。通过系统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,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团队,成功揭示月球“晚年”火山活动的热驱动机制。相关研究成果8月23日在线发表于《科学进展》杂志。
传统观点认为,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“休眠”、火山活动基本停止,然而科学家通过研究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,推翻了这一观点,证实月球在“晚年”依然发生了火山喷发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热动力机制支撑着月球在“晚年”仍保持活力呢?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获悉,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,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,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。相关成果发表在23日出版的国际学 ...
8月17日至20日,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微生物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。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、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、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、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,来自全国135家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4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。
此前,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“休眠”,火山活动基本停止。然而,我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带回20亿年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,证实月球在“休眠”期间依然发生了火山喷发。
一直以来,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便已“休眠”,火山活动基本停止。然而,我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分别带回了20亿年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,证实月球在所谓“晚年期”依然发生了火山喷发。这引出了一个关键科学问题——是何热动力机制支撑着月球在“晚年”仍保持活力?
太阳系第三位“星际访客”3I/ATLAS正加速靠近太阳。这颗7月初穿过木星轨道时被发现的系外天体,自发现以来就持续吸引着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目光。据最新观测,它将于10月29日前后经过近日点,此后逐渐远离太阳系,最终重返太阳系外的星际空间。
显生宙鲕铁岩是全球沉积型铁矿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特殊的经济价值、古环境及构造指示意义而受到关注。在气候指示意义上,显生宙鲕铁岩被认为与温暖热带–亚热带气候相关。但是,奥陶纪鲕铁岩广泛分布于中欧、地中海、北非等古高纬冈瓦纳地区,常发育在凉水型沉积中或与凉 ...
8月20日,中国科学院召开202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。中国科学院院长、党组书记侯建国代表院党组作传达讲话,并就全院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部署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、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主持会议。院领导班子成员、部分院老领导出席会议。
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现存海洋物种,因雌兽怀抱幼崽哺乳的姿态被民间称为“美人鱼”,是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,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,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。这种体长可达3米的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,对维护海 ...
吴积善在任中国科学院、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的近十年间,很少担任课题组组长,即便带领大家争取到项目,也是主动让其他人当组长。作为学科带头人,他不仅承担了艰巨的科研任务,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也常优先考虑他人。1991年,某个科研项目在申报中国科 ...
不过,中国嫦娥五号、六号任务分别带回月球正面20亿年前、月球背面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,研究证实月球在所谓晚年期依然发生火山喷发。这就引出一个关键科学问题——何种热动力机制支撑着月球在“晚年”仍保持活力?